138年来最大一次架构调整!博世智能出行集团成立意味着啥

发布日期:2024-02-08 06:40    点击次数:197

“华为不造车?实际上他们已经在造车!”

“车企全栈自研?广义上是不可能的!”

当王伟良领衔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董事会几名成员集体亮相,人们发现,技术出身的他果然快人快语。面对目前行业变局中的众多热点话题,他都显得辞锋犀利,态度鲜明。

汽车相关板块统一纳入新集团管理

2024年1月1日,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在重组后正式定名为“博世智能出行集团”。最近,该集团中国区董事会成员正式公开亮相。

简单来说,博世中国经过重新调整原来的部门架构,把原来与汽车相关的多个业务部门统一纳入博世智能出行集团。据了解,这个全新的事业部和分公司架构包含:电动自行车系统、电驱动系统、智能出行售后、汽车电子、动力系统、车辆运动智控系统、智能驾驶与控制系统、博世工程技术(包括商用车与非道路系统、科广睿工程技术)、易特驰、两轮车及运动车辆、车辆平台和服务以及车辆软件服务。与此同时,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董事会正式成立,统筹管理在华相关的事业部和团队。

资料显示,博世智能出行集团目前在中国拥有超过35000名员工和24家生产基地,销售额规模超过千亿人民币。

为何要进行“历史性”架构调整?

“这是博世138年来最大的一次结构性变化,可以更快地推动技术创新、产品研发与客户服务,为中国汽车工业做大做强赋能。”谈及此次的重大架构调整时,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董事会总裁王伟良介绍,该调整正是针对当今汽车产业在大环境当中的变化、挑战及机遇而来。对于博世而言,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词就是“创新”。“在这个环境中,我们的业务转型需要适应这样的变化。”王伟良表示。

面对电气化、电子电气架构的演进以及软件定义汽车等技术变革趋势,博世对业务进行重组和调整,旨在更高效地打造跨域解决方案,快速、灵活地服务于客户现有和全新的需求,同时促进业务的进一步增长。

对于博世智能出行业务的增长目标,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董事会执行副总裁蓝思明透露,这和博世整体业务一样,也是平均每年增长6%-8%,预计到2029年达到800亿欧元。而中国市场的目标,希望能实现快于市场平均增长水平。

王伟良介绍,相比上一年,博世的智能电动化业务在2023年实现了双位数的快速增长,而智能出行集团在中国区的销售额占全球比例超过四分之一,同时还引领着技术的创新、生产和应用。

华为实际上已造车,车企“全栈自研”广义上行不通

现在很多主机厂强调“要灵魂”“要全栈自研”,不过王伟良对此持保留意见。“企业想要搞汽车行业整个的变革,所谓的全栈,要看如何定义,狭义的角度而言可能行,但是从广义的角度来讲,汽车产业、汽车文化包括生态环境、汽车环境而言,这是不可能的,既不现实也不科学,更没有可行性。”他认为,博世支持客户围绕自身产品过程当中的能力建设,这种能力建设,很多人理解就是“全栈式研究”,但是研究到一定程度,接受、掌握之后自己去做,成本肯定不行。而且,博世已经习惯了与车企之间既是客户,也是伙伴,有可能还是竞争对手的关系。

面对越来越多车企都以贴上华为“标签”为荣,而华为也一直对外宣称“不造车”的现象,王伟良强调,多年来,博世坚持不造车,始终作为主机厂背后的赋能者。“而华为从目前来讲,事实上已经参与了造车,它正在形成自己的汽车品牌,虽然它不使用自己的名字”。在王伟良看来,华为在汽车行业历史不长,但非常强势,与车企的深度绑定合作模式,都以华为为主导。他认为,博世跟华为之间,目前没感觉到特别大的竞争压力,哪怕在智能化过程中,博世的优势也是华为无法比拟的。

高阶智驾正在迎头赶上,城市NOA今年发布

在不少人看来,在高阶智驾领域,不少车企已经纷纷布局,并且高调宣布了各自城市、高速NOA的规划数量及时间表。相比之下,博世在这方面似乎显得比较低调。对此,博世智能驾驶与控制系统事业部中国区总裁吴永桥透露,博世已于1月20日发布了江苏、浙江、安徽三地的高速NOA,而城市NOA方面,博世根据规定要跑32万公里,经过严格的灰度测试、耐度测试等反复测试之后,才可以交付给客户,预计下半年会有城市NOA的发布。

“现在城市NOA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购买25万元以上价位电动汽车的一个刚需。甚至在很多人看来,去4S店体验25万元以上的车型,别的可以不体验,城市NOA成为必选项。实际上,它带来的智能体验确实十分美妙。”吴永桥认为,城市NOA在未来三年内处于一个爬坡阶段,三年之后确实会迎来爆发性增长。

湾财观察

大象转身,考验还在后面

对于此前博世停止激光雷达的研发,业界分析很可能与成本有关这个话题,博世智能出行一名高层人士给予了肯定的回答。“研发成本实在太高了。”他向南都·湾财社记者坦承,中国市场的内卷程度超出了他们预期。毕竟要考虑到研发投入产出的时间与成本问题,并从中作出取舍。事实上,在博世之前,已经有多家零部件跨国巨头因为类似原因,宣布退出激光雷达的研发。

如一些资深人士所言,就拿博世一直引以为傲的毫米波雷达技术说,目前市场上4D毫米波雷达已经广为铺开,但博世依然在做3D毫米波雷达,如何确保足够的竞争力?再如线控领域,面对竞争对手纷纷深度介入,博世又怎样维持自己的优势?

众所周知,博世是一家领先业界的跨国公司,架构之庞大,业务涵盖范围之广,在业内几乎无出其右。然而,在行业变局革新中,这种特性利弊参半。

早在新能源浪潮汹涌的上半场,人们就发现,众多百年老字号正面临“大象转身”的难题,规模越大顾虑越多。到了下半场智能化比拼时刻,多年来累积起来的成就,既是光环也是枷锁。如何解除自身的桎梏,将成为行业巨头们无法回避的必选题。

这次智能出行集团的出现,对于博世来说迈出了关键一步。接下来,考验还在后面。

而博世,也是当前汽车行业变局的一个缩影。

采写、摄影:南都·湾财社记者 梁罗喆





Powered by 股票融资业务_炒股融资门槛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站群系统 © 2014-2024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